第十章 道德经研习

此章是教导我们如何实践来体会提升我们的心灵。
 
让身心合一,24小时不间断的,做任何事都手到心到,也就是表意识和潜意识一致运作,活在当下。
让心柔软,心能够清醒明觉,不心猿意马,让境界穿流而过,不在心里留下痕迹。 要做到,我们必须能够来到“全然接受”当下所有的一切,包括自己;并“容许”所有一切的发生。之后,要去“感恩”﹑“原谅”所有一切,再去感受“大爱”。
扫除心灵污垢,24小时不间断的净化我们的身﹑口﹑意,也就是“自净其意”。

在社会工作或做事,不要带有自私自利的心态去做,不要以自我为出发点,而以无我无私的精神去做。这是一个比较具体我们日常拿来训练的方法,需要一点一点的体会成长。
让我们的六根与六尘接触时保持柔软, 也就是保持安详﹑宁静﹑大爱。
当你明白了宇宙的真理之后,要看到还有没有“好为人师”的心,还能不能“虚心学习”,能不能大智若愚。

自然法则的运作方式:自然界创造万物,养育万物,而又不占为己有(注:当中没有“我的”存在)。自然界做成了任何的事情,不会觉得自己很厉害,不会等着别人来称赞(注:当中没有“我是﹑我能﹑我慢”存在)。自然界养育万物,并不会强迫主宰万物的成长方向,而是默默的协助万物,比如:一棵芒果树的成长,自然界不会强迫这个芒果树要长得很壮,结出很多的果实,而是在这棵芒果树成长的过程,如果它缺乏水,自然界就给他水,如果说它缺乏养分,自然界就给它养分,至于芒果树会长成什么样子,自然界都不会去主宰(注:当中没有“主宰”存在)。

这就是自然界以道为主所展现出来的德行。如果我们人也能来到自然界的那种无我的运作方式,试问我们又哪里会有痛苦呢。

第九章 道德经研习

这一章用了反转的方式来表达一般人不应该对事物有所执著,因为如果有所执著,对于所执著的事物,我们就会只看到我们想看到的那一面而已;而另一面呢,因为没有看到而不小心种下了祸根而不自知。

有所成就才能,就到处去跟人家炫耀,惹人厌,此时不如保持沉默来的好。
(试想想,如果你有一个朋友一跟你聊天,都是在谈自己的丰功伟绩,你能跟他谈几久呢?)
锋芒毕露,容易招人嫉妒,别人一有机会就会把你拉下马。
金钱财富,只能够在我们这一生用而已,之后呢,就等着给人家瓜分了。
一朝得志,语无伦次,很容易招惹到不该惹的人而种下祸根。
所以,人如果能够发挥自己才华的同时又能保持谦虚,才是符合大自然法则的运作方式。

第八章 道德经研习

这一章主要是描绘出水的特征特性如何与“道”相近。
而如果人的心境能够达到与“道”相近的时候,能够展现出来的情况又是怎样。
我觉得为什么要用水来描绘呢,是因为“道”很抽象,用水来描绘,就会比较具体一点。

水本身是没有“自我”的,而且非常柔软,不管外面什么境界,水都能随顺因缘渗透进去。
因为没有“自我”,所以就没有“自己的事”,所作所为,都是利他自利的。
没有了“自我”,就不会有“我有功劳”这种想法出现了,所作所为,也就不会争功了。
没有了“自我”,就不会有“二元对立”,就算众人认为肮脏的地方,水都会一视同仁的。

如果人的心境来到与“道”相近的时候:
不管身在何处,都安心自在。
心境广阔有如无底深渊。
与人相处,并没有抱着任何的恶意。
所讲的话,都是自己了解的可靠的才讲。
用公平公正的心处理事务。
办事能力增强,因为处理事情时,不会被很多的想法情绪分散注意力。
能够以清静的心了解当下的情势,当判断该行动的时候马上行动。
没有争强斗胜的心,反而能够把实力发挥得更完整。
没有任何的担忧,感受当下的每一刻流动。

如果人能够来到这种心境,无时无刻都是快乐的。

第七章 道德经研习

天地之所以能长久,因为天地无我(没有自我),没有做自己的事。
天地的作为都是利益万物的,没有为自己而做的事。
天地不断的利益万物,使万物生生不息,万物生生不息,同时也令得天地能够长久。

 所以[明白真理实像的人]亦都仿效天地,以无我的心境来做利益众生的事情,把自我的考量放在最后。
因为没有私心的作为,反而能够让他的功德流传百世。

第六章 道德经研习

[道]宇宙本体不生不灭。
[道]是创造万物的母体。
[道]是万物的源头。
[道]能够化育万物,是因为里面充满了能量,用之不尽的能量。

第五章 道德经研习

天地无所偏爱无所偏心对待万物。
体悟了真理实相的人其行为好比仿效天地,亦是无所偏爱无所偏心对待众生。
只是规模有所不同吧了。

天地,看似虚空无物。
但虚空里却拥有很强的生命的能量,轻轻一推,就可以驱动出各种功用创造万物。

用各种语言来叙述[道]的特征特性,也不能完整的解析[道]是什么,反而可能会越走越远。
那倒不如让心沉静沉淀下来,用清静的心来观察,观看,体悟来得更有效。

第四章 道德经研习

[道]像空间般,摸不着,碰不到,但里面却充满着巨大的能量,用之不尽。
[道]像万物的根源,由于空的特性,看起来似有若无。
不知道是什么生出[道],只知道天帝之前就已经存在了。

第三章 道德经研习

道德经的第三章是叙述如何用治心的方法来治理国家团体组织,此章是老子的管理学。

先从不引起民众的竞争心,不挑起民众的欲贪开始。
具体方法,不设立高职让人竞争,不标榜稀有之物使人想偷盗。

[圣人]在道德经里,就是明白真理实相而本身又能够做到的人。
因为本身已经脱离二元对立,不再有欲贪。由他们来实施这个治心的管理最适合不过。
治心管理可使百姓明白学习的重要,并能虚心的学习了解宇宙的真理,因为只有通过学习人们才能感觉心灵的富足,才能了解自然法则。
让百姓拥有足够的食物饱腹,身体得到能量了才能继续活动。
教会百姓如何将自我淡化,减少对贪欲的抓取来满足自己,没有抓取,心才会真正的自在安心。
学会柔软而不懦弱,开启智慧运用在生活里面。

引导百姓无有欲贪,因而聪明的人也不会把才智运用在满足自己的欲望上面,不会去耍心机欺骗别人。因为有了良心爱心,因此不会去为非作歹。

心训练好了,也不需要这么多的法律来约束,百姓自然而然的不会去做伤害别人的事,会自动自发的去做利益大家的事。因此也不需要怎样的去刻意治理,国家团体组织自然的能够治理好。

第二章 道德经研习

这一章老子说,当社会大众开始懂得分辨美丑善恶,不是什么好事。
为什么呢?我的理解是因为人们是以自己的标准来界定别人的美丑善恶,每个人的内心世界都不一样,所以美丑善恶的标准也不一样,这样只会引起不必要的竞争。
因为当人们开始支持某某立场的时候,同一时间,就会自然而然的产生出相反的立场,也就是二元对立的产生。当界定了什么是美的标准,就创造出了什么是丑的标准。
所有的人事物,都是有了对比,才会产生对立,有了对立,才会引起冲突。
世界的冲突不断,都是因为二元对立的冲突。

明白真理实相的人,不会加入在这些二元对立里面。他明白世界是拥有二元性,但并没有对立,各个性质有各个性质存在的理由,也有它们存在的原因。明白真理的人,会默默的依据自然法则来生活,容纳接纳万物的自然运作。

自然法则好比大自然的运作。默默的生长与养育万物,却又从不觉得自己有功劳,不辞劳苦,亦不推辞。所作所为,成就他人而不居功。(人类如果有这种心灵品质,我只能说,太伟大了。但要做到,也必须让智慧渗透里面来运作。)

因为没有为自我在做,所有行为都是为他人而做,所以才能累积真正的阴德,这种阴德才能长且久。

第一章 道德经研习

道德经第一章主要是叙述[道]是什么。 道 = 空 = 无。

[道]就是宇宙本体,即是所有物质世界与非物质世界的根源,用漫画式的语言来讲,就是所有“原初”的母体,是创造所有“原初”的舞台。

宇宙本体虽然可以用[道]这个词来叙述,但是也并不能够完全的表达完整宇宙本体的真正面目。

[名]就是所谓的物质世界,所有的物质都可以被命名,被命名的物质也并不能表达完整物质本身的特征特性。

[道]是创造宇宙的根源,既是因为有[道],才有日月星辰的诞生。
宇宙的能量经过岁月慢慢的凝聚后,产生出物质世界出来,从银河系﹑太阳系﹑地球﹑动物﹑植物等等万物的诞生,既是[有]的诞生。

如何实际运用在我们的生活里面呢?
我们可以通过由上至下或由下至上的方法来观察天地日月星辰的演化过程,来体会大自然的奥妙与伟大。 可以试看多角度的去观察,比如说去了解大自然的生灭变异﹑去了解大自然如何很巧妙的去运作平衡机制﹑如何去与我们的生命挂钩。

[道]与物质世界,都只是[道]的一体两面。全部都包含在[道]里面。
当体会得越深,就越会发觉[道]的至玄至妙。越深入,越能够把我们的自我臣服。